绩效管理新突破!智能客服如何用数据闭环驱动银联业务增长?

刘强东曾提到,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值得投入,需满足两个标准:

 

第一,解决代表性社会痛点——所从事的事情是否能解决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。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痛点,便能为整个行业带来实质性改善。

 

第二,明确的市场需求——该领域是否拥有清晰且庞大的市场潜力。

 

基于这两个标准,智能客服中心不仅解决了具有代表性社会痛点,还具备极其明确的市场前景。它通过高效解决问题,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,也为企业自身带来了显著的价值增值。未来,智能客服中心将不仅仅是一个服务部门,而应转型为“价值共享中心”,实现价值共生与共享。这将是智能客服中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,标志着其从传统客服角色向更高层次的战略定位转变。

 

根据《信息技术服务 智能客户服务》国家标准(简称国标)要求,以客户体验为核心,对各渠道的关键绩效指标,进行规格限设置和目标值管理,并采用平均值、标准差等统计值,对指标水平进行测量、监控和管理。达到或超过绩效水平的指标,与显示持续改善的绩效指标两者之和达到合理比例,旨在实现绩效水平并持续改善。

 

选自《信息技术服务 智能客户服务》国家标准

 

在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战略指导下,呼叫中心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和关键指标监控,不仅提升了客户满意度,还实现了持续的服务改进。

在这一过程中,中国银联智能客服中心的智能化转型历程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:
 

打造具有决策大脑的智能Uri,推进服务体验升级

通过“智能+数据”双轮驱动,打造具有决策大脑的智能Uri。通过数据挖掘和智能建模,实时分析并快速定位客户关心的热门问题,洞悉客户需求。以C端客户为核心,搭建复杂多轮对话场景,在公司重点产品及营销活动页面开放100余个文本渠道客服入口,通过智能服务与业务融合,有效解决客户问题。以客户服务带动业务数据整合,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,通过数据对接与云闪付APP进一步深度融通,如打造订单自助查询和问题解决能力,实现了客户从查询订单到最终促成交易达成全闭环在线服务,自助智能占比达八成。

 

多渠道多场景融通,全方位识别客户诉求

国标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注重考核客户通过多模态交互,各渠道得到的服务响应是否统一、一致、有效,WebRTC等技术能够让智能客户服务统一接入客户服务请求,所以在指标的设定上不再分别设定人工渠道和多媒体渠道。绩效体系统一考量多模态交互中实体服务一体化、多媒体应用对某一个客户的客户体验。通过渠道融通、数据与流程闭环,实现客服中心多渠道协作。用户通过不同渠道进线信息在系统内部各模块间实时传递,让用户更好地感受“无断点”专属服务。实现语音和文本全渠道智能服务的融通。

针对客户咨询涉及答案信息较多及需要在云闪付APP产品页面办理的场景,智能IVR导航通过发送短信将客户引流至文本渠道,为客户提供对应问题的U管家答案和产品页面链接,可直接跳转至云闪付APP小程序对应页面进行业务办理,探索文本语音全渠道服务新模式。

 

 

智能服务辅助,提升人工服务效能,降低投诉风险

智能服务收集客户信息并提供给人工,人工可以迅速判断客户意图,缩短通话时长。例如,涉及需要人工进一步判断查询的场景,智能服务将客户意图、客户输入报错代码和银行卡号等信息提供给人工。人工坐席可以根据上述信息直接了解客户情况及问题,减少信息询问,提升人工服务效率。

 

同时,智能服务主动监控客户异常,提前预警。如果机器人在与客户交互中,根据客户表述判断客户情绪及事件紧急程度,当获取到客户情绪异常或者有升级投诉倾向时,会主动为其转人工服务,更好地解决客户问题。通过三重价值创造模式为不同群体带来实质利益:一是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,为客户创造价值;二是优化流程、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,为供应链创造价值;三是提升内部效能,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,为我们自身创造价值。这种综合性的价值创造模式确保了我们能够实现与客户、供应链伙伴及自身的共生与共享,推动可持续发展。

 

智能客服中心的未来,远不止于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,更在于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“价值生态”。随着AI、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智能客服正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,从单一渠道走向全场景协同,最终成为连接企业与用户的重要纽带。中国银联的实践表明,当智能客服深度嵌入业务流程,不仅能精准解决用户痛点,更能反向驱动产品优化与数据整合,形成“服务—数据—业务”的良性闭环。

 

未来,智能客服中心将继续以国标为指引,以客户体验为核心,通过技术迭代与服务创新,推动行业从“问题解决者”升级为“价值创造者”。在这一过程中,唯有坚持“客户需求导向”与“生态共享理念”,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客服的战略价值——让每一次交互都成为提升用户体验、赋能企业增长的契机,最终达成客户、企业与产业生态的共生共荣。

 

首页    资料库    绩效管理新突破!智能客服如何用数据闭环驱动银联业务增长?